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简称“合作区”),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商业运作为基础,以促进互利共赢为目的,主要由投资主体根据市场情况、东道国投资环境和引资政策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决策。投资主体通过建设合作区,吸引更多的企业到东道国投资建厂,增加东道国就业和税收,扩大出口创汇,提升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近年来,随着由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等倡议获得国内外政府企业的高度认可,境外合作区因其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深耕所在国资源、对入驻企业综合服务到位等优势,成为中国企业赴海外发展的优先战略选择,境外合作区迎来高速发展的新机遇。
截至2017年4月底,我国企业先后在20个沿线国家建设了56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超过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56个园区中,由我国投资主体在境外设立并通过商务部、财政部确认考核的境外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共20个,分布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非洲大陆共14个国家,合作区类型覆盖加工制造、资源利用、农业产业、商贸物流、和综合开发共五大类。合作区在中国企业“走出去”,对接当地市场、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开拓国际资源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合作区要时刻与东道国政府保持密切沟通与联系,为合作区自身和企业发展争取必要的资源,赢得东道国政府和百姓的支持。另一方面,为确保区内企业稳步发展,合作区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管理等各方面提供各类服务,并随时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完善。合作区发展最重要的风向标是实际入驻企业的经营情况以及发展前景。只有企业过得好,走得远,合作区才是成功的可持续的。下面将就2017年1-5月各合作区在以上几方面的情况予以梳理和分析。
一、密切联系东道国政府,助力合作区当地发展
中国企业是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结合所在国家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发展战略等等因素,在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合作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东道国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支持必不可少,各国政府机构也始终关注合作区发展及其为当地经济、就业等方面带来的贡献。
2017年3月10日,埃塞俄比亚水利能源部部长一行赴埃塞东方工业园考察,并在合作区三位股东、管委会相关代表的陪同下参观了华坚国际鞋城(埃塞俄比亚)有限公司、扬帆汽车有限公司、林德服装有限公司、三圣建材有限公司、东方钢铁有限公司等入园企业。部长充分认可了东方工业园的发展进程,高度赞扬了合作区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并对今后合作区的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此外,部长还与合作区代表就合作区内设立埃塞电力装备集团的设想和方案进行了沟通,并表示政府将不遗余力地积极支持该项目的推动及实施。此举显示了当地政府对合作区发展的重视和支持。
2017年4月,由河南贵友实业集团开发的吉尔吉斯斯坦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合作区与吉尔吉斯斯坦经济部国家投资和出口促进署签署了经贸领域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内容,吉国家投资和出口促进署将与合作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推动合作区商品和食品出口中国。吉经济部部长对合作区的发展充满期许,并表示吉经济部将尽最大可能对合作区提供支持和配合。当然,合作区的发展也将极大带动当地的就业和税收,提高当地GDP的增加,同时给当地百姓提供就业的机会。目前合作区已入驻8家企业,致力于畜禽养殖、种植、屠宰、加工、销售等项目。下一步,合作区计划进一步完善和开发牛羊屠宰生产线、食品深加工生产线,印刷包装、冷链物流等生产链。
2017年3月24日,尼日利亚拉各斯州州长(合作区所在地)赴莱基自贸区视察并在视察期间承诺州政府要在年底前付清尼方股东历年拖欠股本金1500万美元,加快合作区发展速度。此外,由于合作区现只有一条通向区外的沿海公路,显然不能支撑合作区及莱基港未来的发展,州政府还要加快建设合作区配套道路等周边基础设施,并承诺要与中非基金、莱基自贸区开发公司等各方尽快协商,尽快拿出解决方案。此外,在对入园企业玉龙钢管及亚非重卡自贸区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后,州长肯定了两家企业的运营规模、高新技术以及设备,并表示未来拉各斯州的公交车、体育场馆钢结构、油气和供水管线等政府采购项目都会优先选用合作区内制造的产品,助力合作区内企业发展。
二、区内企业蓬勃发展,完善合作区产业链布局
今年上半年,各合作区企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有的合作区内支柱产业发展很快,带动性很强,促进了整个合作区产业链的完善;有的合作区内龙头企业在产业升级方面又有了新的进展;也有合作区开创性开展了新模式合作项目或迎来了新企业入区。
柬埔寨西港特区内的企业行业主要涉及纺织服装、箱包皮具和五金机械电子,但发展最快、带动性最强的是木地板行业。2011年4月,特区内第一家木地板厂——森林木业入驻。作为较早入区的企业之一,森林木业既见证了园区发展,也随着园区的壮大而逐步扩大生产规模。2010年底,美国对中国实木复合地板发起反倾销,同时企业也受用工成本及资源限制面临困境。考虑到柬埔寨用工成本相比国内优势较大,中柬两国关系友好,此外,柬埔寨享受欧美等国家最惠国待遇,美元不受外汇管制,森林木业选择在合作区开办工厂。经过六年的发展,森林木业目前不仅租用了特区的两栋标准厂房,自己还租赁了2万多平米的土地自建工厂,有员工700多名,2016年年产量180万平方米。与国内相比,在柬生产可以节省约10%生产成本,节省约20%关税,企业利润空间得到了极大提升。也正是因为森林木业的良好开端和成功实践,合作区内的木地板厂快速增长,至目前已有8家,形成了一个产业集群。此外,木地板厂的增加也带动了很多配套企业来入驻。近期,某活性炭企业计划来合作区投资,届时将极大解决木地板厂的废料问题。此外,一些刀具加工厂也已紧跟木地板厂“走出来”,园区围绕木地板的整个产业链后期还会更加完善。
部分合作区内重点企业的稳步发展也是合作区成功运营的重要标志。例如,今年第一季度,位于泰国泰中罗勇工业园的中策橡胶(泰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中策泰国工厂二期斜交工业胎、摩托车胎项目,并确定5月15日项目建成投产。这是继2015年5月25日第一条PCR轮胎下线、12月23日第一条TBR轮胎下线和2016年9月15日第一条斜交胎成功下线之后,中策橡胶(泰国)有限公司迈出的新的一步。
尼日利亚莱基自贸区入区企业亚非国际生产的第一台380马力红岩金刚重型卡车于今年3月9日成功下线。亚非国际的现代化工厂严格按照上汽红岩全球标准设计,重点组装红岩金刚(M100)系列车型,按照规划,新工厂生产的重卡将首先在尼日利亚当地销售,同时辐射到其他非洲国家。
今年初,埃及汽车城物流公司签约入驻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扩展区,是首家入驻合作区的埃及综合型物流公司,由6家埃及当地的汽车经销商共同出资建立,其合伙人经营范围涵盖了埃及各级汽车消费市场,项目预计投资3亿埃磅,规划建立一个集汽车进出口、再出口,汽车仓储,汽车展览展示,4S店,售后维修保养,保税物流园以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汽车城”。该项目是埃及第一个综合型汽车物流园,同时也是第一个私人建立的公共保税仓库。汽车城项目的入驻对于合作区意义重大,此类首创性、独创性项目的入区极大提高了合作区在埃及的知名度,大大地增强了埃及当地企业对合作区的投资信心。
今年上半年,越南龙江工业园相继迎来了多家新企业的入驻。香港投资商FIBER WORLD LIMITED在龙江的总投资近1000万美元,项目规模25,920平方米。该项目专门生产涤纶短纤维,预计于2017年10月项目正式运营;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美元在合作区内生产有色金属、铜管材,预计于2018年6月正式运营;佩蒂动物营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入驻龙江工业园,项目预计于11月正式运营。
三、合作区服务高效精准,为入区企业排忧解难
境外合作区除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运营管理、物业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服务外,也在区内企业项目协调、合作区企业管理、以及基础设施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的“巨石玻纤”项目其实在运行初期并不顺利,在用电方面遇到了巨大困难。最初虽然项目用电问题得到过埃及多个部长的承诺,但在开发建设时埃方没有履行承诺,表示无法满足项目用电。考虑到项目所用设备已到海关,每天都产生巨额的压仓费用,解决用电问题迫在眉睫。合作区方面出面积极与埃及政府开展协调,最终解决了用电问题,使得项目顺利开展。目前此项目在埃及运营情况超出预期,原先计划3期项目已扩展至4期,总投资将近7亿美元,相当于提前5年实现了10年的规划。项目至今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园区的支持与帮助。
又如今年3月23日,在由中国驻尼日利亚使馆,尼工业、贸易和投资部在莱基自贸区联合举办的“中尼产能与投资合作论坛”上,莱基自贸区总经理公布了园区针对出口型企业的最新扶持政策,即企业生产产品达到使用一半当地原材料、一半产品出口国外的条件后,可享受园区管理费优惠七折(2018至2020年)、土地价格优惠八折的待遇。这也无疑是为入驻企业提供支持的一种有效形式。
在合作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柬埔寨西港经济特区在区内电力供应和污水处理方面为企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从2009年安装柴油发电机组为合作区提供自发电,到2016年底决定开始第二路电力专线的架设,合作区始终在为区内企业提供良好、稳定运营环境方面做着努力。电力供应的改善一方面是合作区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回应企业呼声、助力企业发展的必要。今年内,合作区还将启动热电厂和115千伏变电站建设,届时,不仅电力供应量会大大提高,区内电价也会随之进行下调,而且还可以为一些企业提供蒸汽,进一步完善区内的配套。
西港特区污水处理厂是目前柬埔寨污水处理工艺最完善、运行设备最先进的污水处理厂,主要承担处理合作区内的生产、生活污废水。设计分三期建成,目前一期工程已经结束,正进入调试阶段。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营后,会接入合作区内所有污水,确保区内所有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保护特区及流域内水环境。污水处理厂的运营不仅仅为已入驻企业提供了便利,也意味着合作区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承载能力,为今后承接规模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的入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上半年我会对重点境外合作区建设、发展的监测情况来看,通过商务部、财政部考核的多数境外合作区均较好地达到了商务部下发的《中国境外合作区服务范本》的要求,在所在国不断做大、做强、做优,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延伸至所在国、中国企业投资落地所在国和所在国优惠政策切实惠及中国投资企业的有效载体。
(机电商会投资促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