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拐点
从欧共体到欧盟,一向有“欧洲堡垒”之称,对进口货物和外来投资排斥限制比较多,中国直接投资更是备受排挤。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对外贸易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格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2009年末,中国在发达国家(地区)直接投资存量181.7亿美元,仅占同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7.4%。在2009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20位国家(地区)中,仅有美国、卢森堡、加拿大、德国、英国5个发达国家。
并购魔力
而从中国企业视角看,只要作为投资方的中国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和现金流量良好,且投资条件适宜,在欧盟的直接投资无论是面向欧洲本地市场、全球市场还是面向国内市场,效益也是明显的。
考虑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特别是对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直接投资通常是为了取得东道国“当地产品”的名义,以便避开针对“中国制造”的壁垒。正是由于欧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欧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的人均工资远远低于西欧和美国的水平。在这些国家直接投资,既不用担负过高的人力成本,又能方便地避开贸易壁垒。通过并购投资,中国企业还可得到进入欧洲市场的现成渠道。
就向国内市场的投资而言,随着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的迅速扩大,欧洲许多消费品在国内找到了越来越大的市场,诸如葡萄酒、名牌服饰、名牌箱包等等,莫不如此。这样,中国投资者投资于欧洲的这些行业,可以在国内找到比较有保障的市场,是一条合适的投资渠道。
潜在风险
欧洲对待中国投资的态度中一向掺杂了太多的限制,尽管债务危机的升级迫使欧洲领导人改变了他们对中国投资的态度,但是中国企业投资欧洲之路也必然不会平坦。
其次,中国收购企业自身资产负债结构和现金流如何?如果是高额负债并购,风险就较大。在经历了连续9年,年均增速高达49.9%的高增长之后,在当前形势下,不少中国企业需要适度抑制过于激进的投资冲动,以免因现金流量和资产负债结构恶化引发危机。
最后,并购双方的整合也甚为不容易。从人员管理、劳工关系到财务整合再到高档品牌形象维护、文化整合等等,并购之后双方的每一步融合都会十分不容易。中国企业在乐观的同时也要保持足够的冷静。
来源:和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