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利润被外资赚去
“大部分利润贡献给了高端零部件配套商,主要是因为国内高端零部件做不出来。比如液压件许多都进口川崎的,而且川崎一家的数量都不够国内主机企业使用,供不应求,所以价格高。”山东
力士德挖掘机公司一位高层告诉记者。 虽然国内企业一直在试图突破配套件的核心技术,但是最核心的液压泵、马达、减速机和高端多路阀还没有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另外,电控技术,特别是用于节能减排的微电子技术和国外还有很大差距。
而卡特彼勒不仅是主机厂商,同时也拥有完整的配套件生产体系,因此其竞争能力较强。
海外并购主要看技术
在海外拓展方面,几家大型企业没有人愿意落下。去年5月,徐工机械一位高层就对记者透露,公司收购了德国和荷兰两家液压件生产企业。那是徐工机械首次海外收购液压件生产企业,公司计划在德国投资研发中心,这两家公司将成为研发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从江苏省发改委获悉,德国这家企业名为
FT公司。“最主要的还是看重其技术,也是徐工最需要的。”徐工机械上述高层说。虽然徐工集团已经建成回转支承、驱动桥、变速箱、发动机、液压油缸五大零部件制造基地,但是并非无忧。徐工机械在发动机领域,还通过与韩国斗山合资建立了发动机制造基地,从而大幅降低发动机采购成本。 不过海外并购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事实上,工程机械行业最核心的几家配套件企业,如发动机品牌康明斯、五十铃、洋马、久保田,液压系统品牌川崎、博世力士乐,并不愿意出售给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并购的依然是在核心配套件方面处于第二梯队,甚至第三梯队的外资品牌。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上述专家告诉记者,未来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发展出路有两条——加强技术创新和实施“走出去”战略。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