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3-03 00:00:00
我国已连续8年成为世界机床第一大消费国和第一进口国。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日本、德国机床生产均大幅下滑,2009年我国首次成为世界机床第一大生产国。如何解决大而不强、加快产品“走出去”步伐,成为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今后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自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衰退,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我国外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我国机床工具行业进出口在2008年四季度出现明显下滑,由于当年前期增速较快,全年出口同比增长仍达到37.1%,进口同比增长为4.4%。进入2009年,机床工具产品进出口额均以两位数的速度骤然下降,出现10年来最大降幅。据海关统计,2009年机床工具进出口总额144.4亿美元,同比下降25.6%。其中,出口总额47.4亿美元,同比下降33.5%;进口总额97.0亿美元,同比下降21.1%;进出口逆差49.6亿美元。不容忽视的是,在出口持续严重下滑、出现多年未有的负增长的2009年,低值机床出口份额较上年有所回升。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发达国家纷纷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一轮产业升级做准备。我国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要保持投资适度增长,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这意味着国家将把有限的财力用于鼓励企业研发高技术产品、创造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科技、惠及三农、改善民生等方面,而不会为保增长而牺牲环境,对“两高一资”产品限制更严。哥本哈根会议对各国减少碳排放都产生更大的压力。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以环保构筑的绿色壁垒,无疑增加了国际市场的准入难度。污染环境和高耗能的产品或被拒之门外,或被课以重税制裁。因此,低碳经济、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基础,应引起机床工具行业企业的高度重视,早日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