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4-16 00:00:00
4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这是新形势下利用外资工作一个新的战略部署。
“意见”从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以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等方面提出要求、给出政策。综观“意见”,这是政府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经济结构调整及落实科学发展和人本发展理念的大背景下,针对利用FDI战略作出的新的调整。
从战略原则上看,“意见”强调要坚持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坚持以我为主、择优选资,促进“引资”与“引智”相结合,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同时,也强调要创造更加开放、更加优化的投资环境。从中可以看出,在FDI的利用上,比之过去引资过于重数量、难以挑选,颇有些囫囵吞枣的状态,到现在择优选资,“以我为主”选资等要求的提高,体现出了明显的变化。
应当说,利用外资战略的“升级”,与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是吻合的,与整体的发展方式调整是同步的。若从一个更为全局性的视角去观察,则可发现这也是中国对外经济整体战略变革的组成部分。
有经济学者曾梳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经历的两个不同阶段:一个是充分利用国内资源而争夺和占领国际市场的阶段;一个是整合国际资源而开发国内市场的阶段。如此概括是否十分精确,且不去谈,但这个概括也确实指出了从过去到未来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变化。
也就是说,过去过于依赖投资和外需拉动经济的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国内外的种种因素也都在推动中国经济依靠内需发力。同时,那种过于透支环境、资源、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也正在变迁的过程中。新形势下的种种要求,都在倒逼既有的中国对外经济战略作出新的重要调整。
显然,利用外资战略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果,如何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如何在制度和投资环境方面作出新的改善,这是在利用外资方面战略部署的重要落点。提升利用外资的水平,直接关乎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显然,单从利用FDI角度来看,国务院此次发布的“意见”,已然非常翔实、全面地给出了规划与部署,指导的是当下乃至更长远的未来。不过,如果我们从对外经济战略调整的整体规划角度审视问题,又会发现其中涉及的相关问题颇有各自分离、不成系统之感。
比如在对外贸易政策方面,体现得就较为明显。2007年间,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出口导向开始出现重大转变,贸易政策掉头中性,但这种转变并不坚决。国际金融危机当中,为保经济增长,服从现实需要,出口退税等政策次第回到老路上。坦率而言,尽管上调出口退税率等举措,有着明显的应急色彩,但其双刃效应后来也清晰地呈现出来。近一阶段,外贸政策又有重新走向中性之势,但举措模糊,效应不显。
外贸政策调整方面的踌躇,其实是从一个侧面表明,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调整,绝非轻易之事。这需要经济决策层坚决的态度和果敢的魄力,也需要合适的机遇与时势。不论如何,有一点是明确的,如果外贸政策不能相应调整,则必然会影响到未来经济成长动力的培育。同时,外贸政策作为对外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理应与其他部分相适应、相结合。
这也就是说,对外经济战略调整需要全面规划,包括FDI的利用、外贸政策、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及人民币国际化等共同协调,齐步向前迈进。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逐步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鼓励中国资本走出去,是新形势下的新探索。也唯有如此,一个整体的对外经济战略的布局,才有可能很好地构建起来。
对外经济战略作为国家大战略的组成部分之一,与其他构成单元如政治、外交、军事战略一样,都是实现国家根本目标的手段,是实现民富国强的重要基础。正因此,从更为宏大的国家利益的角度,进一步精心布局,全面规划,促进对外经济战略的优化与调整,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现实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