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4-21 00:00:00
国际金融危机触底后的首次外贸盛会???第107届广交会在广州琶洲展馆正式开幕。经济导报记者获悉,本届广交会开局良好,采购商数量和成交量均较往届有明显增加,体现出外需回升、经济好转的迹象;但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等不确定因素也给企业带来隐忧。
企业取得“双丰收”
随着今年一季度进出口形势的好转以及欧美市场回暖迹象明显,参展商对本届广交会成交预期普遍看好,因而参展十分踊跃。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个标准展位的价格甚至被“黄牛”们从3万元“炒”到10万元。主办方公布的数字显示,本届广交会共有2.3359家中国企业参展,展览面积达到113万平方米,企业参展规模和展览规模均为历史之最。
据山东省商务厅统计,山东省交易团共有1312家企业参展,比上届增加84家。另据青岛市商务局统计,截至18日,该市交易团共成交9.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4.4%;共有175家企业实现成交,占该市当期参展企业的96.7%,比上届同期实现成交企业数增长36.7%。
18日晚,青岛交易团组织海尔集团、海信集团、地恩地集团、泰发集团、华天车辆、富源木业等13家企业进行座谈。参加座谈的企业普遍反映本届广交会采购商数量和成交量较往届明显增加,取得“双丰收”。参加座谈的13家企业中,12家企业均反映成交理想。海信、地恩地表示其成交同比高于24%,泰发、华天、富利达、富源木业的成交同比增长也在12%-20%。企业普遍认为今年上半年的出口形势比较乐观。而广交会的统计显示,本届仅有70%的参展商愿意参与内销洽谈,而上届这一比例还为83%。这一变化,也被认为是出口好转的佐证之一。
开局良好难掩“隐忧”
“本届期广交会恢复性增长势头尽管比较明显,但也不能盲目乐观。”青岛市商务局副局长楼伟列表示,尽管本届广交会较好的成交量向企业传递了经济回暖的积极信号,但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大等不确定因素也给企业带来隐忧。据青岛交易团调查统计,90%的企业反映目前订单数量不是主要问题,而是拿了订单缺少工人不能按期交货影响企业声誉。另外,原材料、人工成本大幅上涨及利润下降等对企业发展的束缚也正在加大,企业要求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帮助其发展的呼声非常高。
中国最大的农业设备出口商福田雷沃重工国际贸易公司营销部部长柴登云透露,初步测算,仅考虑原材料涨价,公司的出口成本大约上涨10%,这10个百分点的成本将在二、三季度分数次小幅调高出口报价来消化,估计在本年末的报价能比当前调高10%左右。“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将是影响下半年出口的最重要因素,不得不尽早纳入考虑。”柴登云说,当前的出口合同中已经对汇率进行约定。根据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此前的调查,如果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3%,家电、汽车、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将下降30%至50%,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亏损。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也指出,虽然目前外贸有所回升,但主要是由于进口商们补充库存,而且很多中小出口型企业的订单都是短期的,这表明欧美进口商们对形势仍然没有充满信心。因此这种回升“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企稳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