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4-23 00:00:00
全省好于全国 进口好于出口 高新产品好于传统产品
正在进行的第107届广交会,由180家企业组成的“江苏军团”不仅阵容强大,成交也相当活跃。4月19日结束的交易会一期,共成交14.8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3.3%。
作为全国外贸“晴雨表”,广交会吹来的“春风”契合我省外贸新走势。省商务厅厅长朱民将一季度全省外贸运行概括为“三个好于”:全省好于全国、进口好于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好于传统产品。外贸平稳回升,“外需马车”的动力作用逐步回归。
统计显示,1季度,全省完成进出口991.2亿美元,同比增长51.8%,其中出口561.3亿美元,增长41.1%;进口429.8亿美元,增长68.4%。进出口规模已达到金融危机前2008年的同期水平,月均33.4亿美元进出口还比2008年同期增长9.4%。今年以来,我省进出口、出口、进口增幅分别高出全国7.7、12.4和3.8个百分点。和沿海地区比,进出口增幅比排名第二的山东高出6.3个百分点,出口比排名第二的福建高出4.6个百分点。
“去年这个时候抢订单,现在是有订单下不去。”国泰国际集团董事长黄金兰说,今年以来国外订单明显增多,一季度公司出口3.2亿美元,进口7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0.8%和57%,欧洲、美国等市场都呈增长势头。省纺织(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钱一平说,公司在手出口订单已有2.5亿美元,包括船舶、纺织服装、农化等,情况比去年大大改善。
出口产品结构也有了积极变化。一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69.9亿美元,增长57.7%,占总出口的48.1%,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其中IT产品出口增长51.1%,光伏产品出口增长1.9倍。
外贸出口,一直是江苏经济一大“亮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给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带来巨大冲击,去年我省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降到了负数。但作为经济增长一大动力,外需的作用并不能因此而弱化。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田伯平表示,金融危机前出口对我省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在10%左右。如果通过结构调整,改变要素型出口、粗放式出口局面,提高出口附加值,外贸出口动力还有拓展空间。
记者采访中发现,外贸公司普遍将外贸增长看作“恢复性增长”,对未来走势乐观中不乏谨慎。
乐观,是因为经济领域的亮色在增加。新兴经济体的有力复苏,将使未来一段时间全球投资和消费需求持续恢复。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9.5%。另一方面,部分出口商品价格回升,一季度我省出口液晶显示板均价同比增长39.4%,出口船舶增长17.7%,而这些都是我省出口大类商品。
谨慎出于对经济形势不确定性的忧虑。世界经济新增长点尚未确立,复苏的基础仍很脆弱。特别是贸易摩擦不断加剧,成为正常贸易秩序的绊脚石。一季度,我省遭遇贸易摩擦13起,涉案金额3亿美元,涉及企业309家,都比上年大幅增长。而原材料价格上涨、工厂产能跟不上、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等都是出口新的难题。一位刚从广交会上回来的外销员说,因为汇率因素,国外客户的订单从原先的短单、急单为主变成了现在的长单、大单为主,外销员想接但不敢接。
保持外贸增长,争订单、保市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着眼长远,通过调结构让出口产品更有竞争力,并且更值钱。不少企业已按此方向积极努力,黄金兰告诉记者,这两天他们公司同时有几个小组在美国、欧洲洽谈品牌、销售网络并购事宜,通过彻底改变供货商形象,在创新盈利模式的同时增强竞争力。我省出口老大仁宝集团总经理陈瑞聪说,今后仁宝要从加工制造向研发迈进,并且是研发高端笔记本电脑机种。集团刚启用的研发中心今年将研发10个可以量产的笔记本电脑机种。
尽管面前困难还不少,但事实表明,外贸已经开始向“亮点”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