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04-06 00:00:00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了2010年第1季度例会。会议特别强调,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努力做到信贷资金的相对均衡投放,促进全年货币信贷调控目标的实现。今年的货币信贷控制目标为M2预期增长17%左右,全年新增贷款7.5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就此前市场最为关心的加息、汇率等热点问题,此次会议却并没有给出明确信号。此次例会的一大亮点,是货币政策委员会三位新晋学者委员周其仁、夏斌和李稻葵都参加了例会。据了解,3位学者均主张采用加息这一比较激进手段。
根据之前制定的目标,全年通胀定在3%水平。数据显示,受食品价格波动,今年2月CPI曾超预期地达到2.7%。3月CPI数据公布在即,是否会对未来流动性收紧给出一丝指引?目前,市场普遍预期3月CPI可能落于2.5%~2.7%之间。
主要依靠数量调控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博士认为,货币政策委员会扩容学者是一件进步的事情,有利于信息对称同时也提供了更多不同角度的信息。不过货币政策委员会是咨询委员会,并非决策委员会,不能单方面决定货币政策走向。
左小蕾表示,目前的货币政策是比较宽松,但和去年相比就是“适度”宽松,和金融危机前相比则是“非常”宽松。比如去年信贷投放是9.5万亿元,今年则计划全年新增信贷7.5万亿元,但金融危机前则仅有4万亿元。如果今年信贷投放还延续去年的量的话,加上经济又在增长,很可能会推动通胀。
对于央行是否应采取加息,左小蕾持谨慎态度。她认为,应密切关注二季度情况。加息与否的一个条件是经济是否过热。若经济已过热,从而带动大规模投资与货币投放。在光靠常规数量调控不起效时,就应该采取加息;但若经济并未过热,使用加息只是增加了资金成本,对控制信贷投放、粮食价格增长等就不是特别有效,也并不特别敏感。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CPI超预期,很大程度上是由翘尾因素引起。如果像外界所言简单采取加息,是不能解决上述翘尾因素的。
左小蕾指出,未来货币政策还将以数量调控为主。其中就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等工具,正是这些工具使央行在调控流动性时特别有效,而采用利率工具反而可能控制不了。预计央行4月仍将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而一旦流动性过剩,银行钱太多的话,存款准备金率也可能上调。
加息预期渐行渐远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1季度央行政策例会的主基调是仍以稳为主,因提出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其中就可能包括如控制信贷规模、窗口指导、调整资本充足率等。不过短期而言,央行加息概率较小。预计2季度央行仍将延续较大力度的公开市场操作来调控流动性,而年内则有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值得注意的是,2季度CPI可能会超过3%的目标水平,届时央行可能会采取一些反通胀手段,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可能是其中之一。
李迅雷特别指出,加息与否不仅要看国内经济状况,也要兼顾国际社会举措。在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基调下,如果贸然加息可能引起一些国家的争议。但如果美国都加息了,说明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就很小,届时中国可以放心根据自身情况加息。
目前,加息的前兆??1年期央票利率连续保持不变。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1年期央票利率水平是否可能变动,将取决于三点:国内通胀是否得以控制,其他经济体利率水平是否有所变动以及国内经济复苏是否企稳。
本周各大市场利率走势也反映加息预期并非箭在弦上。数据显示,本周上证国债指数与上周持平,收报124.28点;企债指数收报138.4点,微跌0.03%。另外,银行间债券市场整体收跌,中短期利率产品则普遍收跌。
就在人民币加息预期渐行渐远之际,另一个金砖四国成员国印度已率先拉响加息的号角。据悉,印度央行上月19日宣布加息,分别将回购利率和反向回购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提高至5%和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