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请登录][免费注册] 我的办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 资讯

商务部稳定出口政策 退税下调或在明年

时间:2010-06-07 00:00:00

  出口在回暖。不过,商务部现在并未打算下调出口退税税率。
        商务部一位人士说:“我们正试图将金融危机中促进外贸出口的政策作为长期机制确定下来。包括出口退税政策和当时的一些金融政策,例如出口信保、融资和贷款等等。”
        但是如果延续目前的出口退税率,中央和地方上的财政部门都感到有压力,尤其是一些出口大省。
        “财政部的意思是可以把今年坚持完,明年就要考虑了。”上述商务部人士说。
        钱的压力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出口退税税率10个月内经历了七次上调。2009年6月份最后一次调整之后,综合退税率已经由12.4%上升至13.5%,距离“出口足额退税”只有一步之遥。
        当时财政部就持有异议,按照2008年的出口测算,如果出口综合退税率提升至15.3%,基本达到足额退税,就意味着当年财政多支出退税款1600亿元。财政部认为在政府赤字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这样的调整将使中央财政难以承受。
        时隔一年,随着出口形势的逐步好转,出口退税是否应该回调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
        财政部一位人士说:“按照一般贸易的出口计算,2008年下半年以来连续几次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直接导致2008年、2009年出口退税大幅增加。”
        2008年,出口退税6708亿元,增加842.1亿元,增长14.4%。2009年,出口退税6487亿元,增加621亿元,增长10.6%。
        “尤其2009年的增长是在出口大幅下降的基础上的。”上述财政部人士说。
        “现在不仅财政部有退出之意,广东和江浙等出口大省,危机中出台了一系列的出口促进政策,迫于财政压力也都想下调出口退税。”上述商务部人士说,“现在地方政府都是亏本经营。”
        目前,出口退税的支出中央占92%多一点,地方出7%多一点。
        广东省财政厅综合处的处长刘女士说:“不能光看出口退税占了整个财政收入的多少,因为广东每年的新增量部分也就是10%点多。去年新增100多个亿,出口退税就占了几十个亿,这部分是很大的。”
        暂不调整
        5月25日,商务部正在考虑下调热卷、冷卷、涂镀类产品等钢材产品出口退税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似乎成为商务部等相关部门正在酝酿下调全行业出口退税率的一个信号。
        很快商务部否定了此传闻。
        “地方财政想尽快退出,财政部的意思是把今年坚持完。”上述商务部人士表示,“目前国家并没有下调出口退税之意。”
        虽然今年以来出口逐渐好转,但是形势并不明朗。
        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今年的出口应该不会出大的问题,但是2011年很难说。欧洲的形势每况愈下;美国表面上有所好转,一旦刺激计划推出,也很难说;新兴市场的开拓虽然卓有成效,但是也仅仅表现在增量上,整个盘子还是太小。”
        传闻的钢材退税下调可能与节能减排任务有关,而不是整个出口退税政策变动的信号。
        “钢铁作为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可能会被调整,但是否通过调节出口退税率来实现并不一定。”上述商务部人士分析。
        长期政策应稳定
        目前商务部工作的主要基调就是稳定外贸政策。
        “最主要的,出口退税政策不应该成为无偿调节机制,应该把它当成长期政策稳定下来。”上述商务部人士说。
        中国于1985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三次重大改革。
        分别是1998年、2004年和2007年。
        1998年三次调高出口退税率,使综合退税率达到15.5%,几乎接近征税水平。
        2004年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平均出口退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
        2007年,随着贸易顺差的扩大,贸易摩擦发生频繁。减顺差一时成为商务部的主要任务,2007年7月1日起共调整了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
        “但是,出口退税是对企业经营状态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政策,不能经常变。”上述商务部人士说。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办公楼2座8层 邮编:100005

电话总机:010-58280809 传真:010-58280810,010-58280820 会员服务邮箱:member@cccme.org.cn
会员服务热线: 010-58280888,010-58280836(工作日上午8:00-12:00 下午13: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