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请登录][免费注册] 我的办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 资讯

我国低质煤层气富集组合技术产业化获重大突破

时间:2010-08-12 00:00:00

从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获悉,由该院开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低质煤层气非贵金属耐硫脱氧催化剂与工艺”技术成果,已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组合技术突破了煤层气安全利用的技术瓶颈,填补了国内外煤层气催化脱氧技术的空白,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和避免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促进煤层气综合利用产业化和缓解我国天然气短缺具有重要意义。
      
        据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高工周正明介绍,我国抽排的煤层气一般甲烷浓度为30%?80%,氧含量为3%?12%,并含有一定的硫化物。我国每年因采煤向大气排放的甲烷达200亿立方米以上(甲烷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1?24倍),而利用率不足10%,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要实现煤层气安全有效利用,就必须先脱除其中的氧,再经脱水、脱碳、脱氮处理后制得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或用作化工原料。因此,煤层气脱氧是实现煤层气综合利用产业化的关键。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从2001年开始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煤层气非贵金属耐硫脱氧催化剂与工艺的攻关。经过多年研试,2009年开展每小时100标准立方米煤层气脱氧中试并通过现场考核,完成了低质煤层气净化富集组合技术集成开发,编制了万吨级工业装置工艺软件包。周正明指出,该技术成果主要有两大创新点:一是选用非贵金属耐硫耐高温催化剂、脱氧处理费用低。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简捷合理的多段脱氧流程,显著提高了脱氧处理能力,降低了能耗,并且安全环保。
      
        据了解,西南院目前已为20多家企业完成了方案设计和投资报价。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教授级高工尹德胜预测,到2020年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7%增长到10%以上,年消费量达到1600亿?2100亿立方米,其中51%可由国内气田开采供应、39%可由进口液化天然气保障、10%则有赖于未来煤层气的开采利用。因此,该技术成果具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办公楼2座8层 邮编:100005

电话总机:010-58280809 传真:010-58280810,010-58280820 会员服务邮箱:member@cccme.org.cn
会员服务热线: 010-58280888,010-58280836(工作日上午8:00-12:00 下午13:30-17:00)